2015第三季度GDP:重庆领衔城市急行军
2015年11月10日 14:59 来源: “城市设计”微信公众号.2015-11-09. 本文来源自《新周刊》,《中国城市急行军快照:重庆的N张脸》,感谢凤凰城市的编辑整理。由6482论坛整理的2015年Q3的GDP排名在11月初公布,重庆以18%的名义增速成为整个中国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这篇来自《新周刊》2005年第20期的旧文也许正可以印证这种长达十年以来外界对于重庆的想象已经成为现实。
时间版图 乡与城
夜晚的重庆,市中心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灯火通明,桥梁的巨大骨架朝天露出尖锐钢筋。沿着城区的黄花园大桥高速飞驰,层叠的高楼形成一种磅礴迫力,霓虹让重庆构成了一个魔幻般都市。而同一时间,偏远的酉阳龙潭镇,居民早已上床睡眠。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曾经到那里考察,他的形容是:“家家户户坐在门槛上,眼神痴呆看着天空,好像对天空已经麻木了。”
这就是离开重庆市1小时和8小时车程的地方的差异。1997年,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全都纳入重庆直辖市的管辖,并为重庆带来机遇和负担:面积是京、沪、津三个直辖市面积的2.4倍,人口是前三个直辖市人口总和的83%,所辖区县是前三个直辖市总数的75%。其中,一半以上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绝对贫困人口达到360万以上。
2003年年底,“8小时重庆”工程基本完工,以前要2天甚至3天时间才能到重庆的巫山、巫溪、城口等地,已经能在8小时之内到达重庆。交通顺畅使城市和乡村变得越来越近,由于强烈的差别,也因此显得越来越远。对于城乡的这种差别,李勇承认城市化进程可以解决重庆的很多问题。但他也一直企图纠正人们的误解:“城市要解决的是经济总量,解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农村这一块主要是生态保护,修建基础设施,保护青山绿水,要解决的是农村人进城的问题,包括移民的搬迁的问题。它们是不可能变得一样的。”
大众趣味 怀旧与追新
很多重庆人无不自豪地说,重庆是具有原创精神的城市。自由文化人廖一百也是其中一个。他那充斥着扳手、螺丝、钳子、刀锯等工业化元素的城市雕塑,倾吐着重厌急欲从工业城市转型的愿望。
在逼仄的城市进程里,重庆人目光炯炯侦测一切可能诞生的新鲜。与此同时,仅存的吊脚楼被粉刷,洪崖洞的改造正在进行,“上帝折鞭处”钓鱼城也在修葺,来往如织的游人将在解说员的滔滔不绝里回溯重庆的记忆。“重庆人对传统的东西有很深的感情。”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领事欧阳飞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尽管没有什么能重新表达陪都遗址的建筑里那些光线阴郁的窗口,但那并不妨碍重庆人把历史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碎片重新串起。
在重庆的酒吧里若听到陌生的歌曲,很有可能就是某位酒吧歌手标新立异的原创。有十以歪歌“槽践”流行音乐的重庆年轻人搭上了“网络歌手”的头班车并名扬四海,而他的名头就叫——“十八梯”。
市民性格 自信与自卑
有人说,重庆是自己怀揣的鸳鸯火锅汤底:一面是对城市建设的自我怀疑,一面是对外来意见的绝对排斥;一面对纵向参照敞开胸怀,一面对横向对比集体自闭;一面是直辖意识下的自豪,一面是GDP焦灼里的忧虑。
重庆有自信的资本。它的参照系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一直延伸到纽约的曼哈顿。曾游历世界的欧阳飞,在回答重庆与香港是否相似时说:“像香港20年前吧!”重庆人可以笃定地相信,他们的城市与香港的差距只有纵向上的20年距离:却不能容忍它和中国内地的任何一座城市平起平坐。
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前夕,市长工鸿举在新华网上参与在线交流,与十万网民共商市事。网民提出了1547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直指重庆的细节,每个提问的人都积极地寻找和填补这20年的差距。在对重庆特点的不断颠覆和拔高中,似乎看出,重庆人对自己的城市仍不够自信。
流行表征 火锅与洒吧 “每天,这里都人满为患。” ——零点酒廊吧女莎莎
认识重庆朋友的绝好地点,一个是火锅店,一个是酒吧间。共同的原因是它们都是人头攒动的据点,不同的原因是涌向它们的人潮,一拨选择了怀旧,一拨选择了追新。
|